文化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创新文化数据库 > 文化作品 > 诗歌类
散文类
绘画类
摄影类
诗歌类
手工类
书法类
城市环境研究所三周年庆典作品(诗歌、散文类)
| 2010-06-04| 【 】【打印】【关闭
我们 的 所
——献给所庆三周年

刘勇
我们的所
广阔的道路
四平八稳的根基
描绘出龙凤呈详的璀璨
我们的所
绿色的使者
您的忠诚
您的尽责
让我们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们的所
杏林、碧溪浇灌的土地
处处洋溢着绿色的生机
希望的征程
如金色的太阳
照亮了翱翔的希翼
我们的所
您是喷薄的太阳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接世纪的曙光

始创业
记城市环境所成立三周年 
   杨军 

终于来到海滨鹭岛,

吾梦创业开始的地方。

正奔向拼搏的世界,

夜夜梦里相约的地方。

壮年岁月,

一路和你携手并肩。

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

追一切城市健康之业;

放心去飞勇敢地去拼,

拼一切城市环境难关:

生态、环境与健康,

科学、技术与创新。

智慧汗水谱写新篇,

拿成果换一句誓言:

忠诚祖国事业,尽责城市环境。
且行且珍惜——中科院城市所三周年追记
石龙宇

  不知不觉中,城市所已迎来了她的三周年庆典,而我的博士生活也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严严夏日,晒着灼热的阳光,追忆过往,不禁汗流浃背。我庆幸并感激能有机会参与新所筹建的过程,亲眼目睹了作为一切科研活动基础的研究所是如何一步一步搭建起来的。

2007年3月8日,成功地躲过了沈阳机场的暴雪,我带着满心的欢喜飞抵厦门,由岛外进入了岛内。在那个蒙蒙细雨的夜晚,女朋友在机场接我,并送我到东渡。王棠荣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帮忙抬行李,爬上漫长的阶梯,来到临时租借的后来证明能够容纳7个男生的宿舍。初次见到小任。晚上卢新老师来探望,让我感到这个研究所充满了年轻的朝气与温馨。第二天陆续又见到了老李、老尹和桂华、小黎,最初的6人博士生小队组建完成。

东渡旧所区最初只有20几个人,我的食堂餐盘编号是21。吃饭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不分彼此,其乐融融。办公室在300,早先用来存放博士生,后来逐渐演化为宏观组的据点。赵所长曾带我们新生参观新所的工地,满目的荒芜和凹凸不平的地表让人深深体会到创业者的艰辛。

2008年7月开始,研究所工作人员、老师和学生陆陆续续地向新所转移。告别了终日与蟑螂、老鼠、蚊子为伴的集体宿舍,来到了偶闻蛐蛐与青蛙齐鸣的单身公寓。遂又从岛内搬到了岛外。同年9月,研究所迎来了2008级的新生,人员规模得以壮大,至100余。由于当时综合楼还没有竣工,研究所的办公室被临时安排在公寓楼7楼。同我一个办公室还有宋晓东老师和莉洁师妹,旋旗同学偶尔来客串。崔老师在对面,小老乡王薇和刘江在隔壁。直到黎姗老师来报道后的第2天,办公室才正式搬进了综合楼。我的办公室里有一个独立小阳台,有很多蜘蛛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帮忙找蚊子。

2009年5月,研究生会成功换届,学生活动交由玲阳主席组织。同年6月,所长吩咐将食堂的一些桌子搬到小河边的木栈道上,并在19层高空电话指挥桌子摆放行动,“再向天马山方向移动一点!”

截至作者交稿前,研究所综合楼、科学楼、公寓楼、食堂、篮球场、网球场和门卫房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所区绿化和古木移植工程也已接近尾声,足球场草坪、垃圾房和大门口附近的停车位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研究所的一草一木及其空间布局看似凌乱,实则暗藏玄机,诸如同心同德、八卦图、所石尺寸的寓意等精妙之处数不胜数。所有的一切皆来之不易,吾等必将倍加珍惜!

沁园春?城环所

赵金平

三载光阴,海西相逢,舞动杏林。

看城环所训,忠诚尽责;

巨石耸立,万众一心。

园区建设,春夏秋冬,倾尽智慧太极缘。

碧溪湾,迎四海精英,科技之源。

黄榕凤凰同在,创奇迹东南滨海城。

有莘莘学子,后溪创业;雄心壮志,谱写华章。

 志士仁人,峥嵘岁月,各领风骚厦泉漳。

 平生愿,望华夏环境,水碧天蓝。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