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创新文化数据库 > 文化作品 > 散文类
散文类
绘画类
摄影类
诗歌类
手工类
书法类
我与“率先行动”计划的那点事(2018年散文类)陈伟民
陈伟民 | 2018-10-19| 【 】【打印】【关闭

  我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这个全国最高的科技殿堂,从事行政与科研服务工作,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在科学院众多员工和学生里只占了20几万分之一,虽然没有实现小时候当科学家的梦想,但是身边都是科学家,我也很自豪。如果要讲讲自己的故事的话,我想,可能我是为数不多从财务岗位会计成长到科研处长岗位的人,之间也经历了办公室主任等岗位的历练。再深挖一点,有可能是唯一的!我在科研处长岗位经历了卓越中心、特色研究所、创新研究院三类机构申报,我的故事,在这里仅作为科学院海洋里的浪花一朵,分享给大家。 

  2013年,科学院提出要建设三十个左右的卓越中心,对标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比如德国的马普学会。城市环境所立志于走科技前沿,发展国际合作,我们判断这应该是研究所跨越发展的一次机会。全所上下积极行动,科研处具体执行,努力争取把大气卓越中心放在研究所,为此发动人脉,争取了一些支持,开了两次论证会。 

  然而工作开展到一半,201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中国科学院做了“四个率先”、“三个面向”的重要指示。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院党组提出了“率先行动”计划,要把科学院研究所变成四类机构:卓越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每个研究所对应一类机构,不能重复。刚开始,大多研究所是比较迷茫的,很多在观望,也很多在着急。城市环境所成立时间不长,实力在科学院系统也比较弱小,没有办法不着急。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很是希望自己能早点上岸。 

  我们随即认真研究了新四类机构的定义,根据研究所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城市环境所申请特殊研究所较为合适,同时希望继续争取卓越中心。明确定位,准备齐材料后,所长立刻带着我到科发局去汇报工作。现场才发现着急的不只我们一家,前面排队的还有好几个。也许是改革压力太大的缘故,那一天,某局领导有些不耐烦,我们门都没进。这个时候,我深深的体会了所长的不易。后来多方了解,得到的信息是卓越中心和特色研究所只能二选一。我们仔细分析自身情况,认为城市环境所选择特色研究所的话这一批机会不大,选择卓越中心,还有些可能。 

  于是,我把刚刚学会的特色研究所学科布局和地位分析图暂时放一边,集中精力准备起了大气卓越中心的申报材料。有了之前的工作基础,卓越中心的申报还是比较顺利。虽然研究所在科学院体系里头搞大气环境并不强,把卓越中心放在城市环境研究所有努力的成分,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院领导的关爱,大家希望研究所能够借此转变,大步迈出一些新的路子。为了让城市环境所搞大气卓越中心更有底气,院里把大气灰霾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贺泓老师派来当研究所的副所长,同时任大气卓越中心首席科学家。 

  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力量分散,大气卓越中心的筹建并不容易。2016年,院里四类机构第一批验收,首批卓越中心大家实力都很强,虽然大气卓越中心评估分数91.07分,最后还是延长了一年的筹建时间。之后,根据丁院长的建议,城市大气卓越中心改名成区域大气卓越中心。2017年再评估的时候,规则已经改成了国际评估。我们几乎动员了全所的力量,非常认真的做了各种准备,所长、首席科学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大家都给予这个中心最大的支持,最主要是筹建期里头中心科学家们做出了重大科技贡献。验收前那晚,为了等会议印刷材料,我和处里同事在会议室,忐忑不安,一夜没睡,到凌晨五点多才终于等来了材料。很感谢印刷厂的老板不厌其烦的接我们的催促电话,很感谢印刷厂员工们为职业奉献的精神。不管哪个行业,敬业的人总要得到尊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国际评估分数很高,院长办公会也顺利通过了验收,区域大气卓越中心正式运行! 

  正当我准备歇一口气的时候,中科院巡视组进驻研究所,由于工作的需要,所领导让我兼任了资产财务处处长。于是乎,材料要准备两份,汇报要两次,DoubleDouble……智力和精力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有时也会觉得很累,家里也顾不上,愧对了襁褓中的小儿子,大儿子的成绩也总是让我们在家长会难堪。但总是有一股力量让自己坚持着,既是对事业的追求,也是对责任的呵护,或许这是我个人对所训“忠诚、尽责”的一种诠释。 

  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改革是新常态。2017 11月份,院里忽然要求我们要和福建物构所融合共建海西创新研究院,时间紧,任务急。这时候最难的其实是领导,我能做的是尽量配合双方领导做好执行工作。目前,这个工作正属于进行的关键期,我相信院党组的决定是高瞻远瞩的,一定会带领研究所走向新的辉煌!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说的故事,是我个人的故事,也是科学院这几年走过的一片侧影。

 图片来自 苏建强组-周昕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