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1来源:吝涛研究组
理解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green space exposure, GSE)不平等对于推进绿地正义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主要依赖于静态暴露评估,即基于静态人口分布来衡量居民物理接触绿地的可能性,这忽略了人口流动性——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各种活动时会不断进行时空动态移动。一些研究已经尝试通过整合人类流动性数据来估算现实生活中的动态绿地暴露(dynamic green space exposure, DGSE),但这些研究仍未考虑时空细粒度的人口特征。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逐小时手机信令数据量化表征高分辨率流动人口,强调人与绿地的互动来估算DGSE,并进一步考察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GS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不平等性。结果表明:(1)GSE的时间模式因年龄而异——青少年人群(16–24)、青年人群(25–44)和中年人群(45–64)表现出相似的模式,暴露峰值出现在16:00–18:00;相反,老年人群(≥65)在09:00–10:00期间GSE最高,而少年人群(7–15)在00:00–01:00和13:00–14:00期间最活跃,表现出更高的GSE水平。(2)空间上,GSE热点区域集中于老城区和新区,尤其是高活力街区。(3)GSE时空不平等在多个维度上存在差异——青少年的不平等程度最高,其次是青年、中年、老年和少年;性别对比上,女性的GSE不平等程度总体高于男性,但女性更突出的GSE不平等模式在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等人群中均持续存在,而在少年和老年人群中则出现了逆转,即男性的GSE不平等程度高于女性。
研究成果以Green space exposure inequality between diverse age and gender groups in rapid urbanization area: Evidence from mobile signaling data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ities上,张浚茂博士和姚霞为共同第一作者,吝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1299)、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132C35KYSB20200007)等的支持。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绿地暴露人次概念图
(文:吝涛研究组;图:吝涛研究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