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最新论文
    • 媒体扫描
  • 学术出版物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部门单元
  • 专题报道
  • 网站地图
  • 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任领导
      更多 +
      • 贺泓
      • 陈少华
      • 方荣良
      • 郑煜铭
      • 林卫东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所长致辞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支撑。
        “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新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任务,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与担当,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 ...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05-30
      国际会议
      更多 +
      • The James Hutton Institute Stephen Chapm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做学术报告

        09-11
      合作项目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生态与水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11-01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更多 +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领导到访城市环境研究所03-31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徐成主任一行访问城市环境所02-26
      • 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02-2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质资源低碳转化技术与实际应用”培训班12-17
      • 东盟国家生物质高值转化及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2-17
      合作伙伴
      更多 +
      政府部门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更多 +
      投资公司目录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更多 +
        根据研究所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所发展规划,招贤纳士。为加快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类人才约650人,其中职工250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客座人员等约50人。职工中高级职称者8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
      院士风采
      更多 +
      •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招聘
      更多 +
      • 博士后招聘:新污染物社会代谢与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组招聘启事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土壤环境与生物污染研究组(宁波站)招聘科研助理启事04-30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研究生教育
    • 介绍
      更多 +
        教育处是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的秘书机构。主要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福建省等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04-30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届碧溪论坛04-23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马工程”社会实践项目活动04-15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联培生教育管理研讨会04-15
      • 城市环境所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讲座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届夏季联培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17
      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年“申请-考核”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05-16
      • 2025年城市环境研究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04-19
      • 2025年“城市环境与健康”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04-21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3-24
      • 2025年拟录取推免生学习情况复查和政审通知03-1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简章03-08
      • 导师介绍
      • 就业信息
      • 招生信息
      • 下载中心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更多 +
      • 走进研究所,职工子女参观暨科普研学之旅

        2023-08-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3

      科普视频
      更多 +
      • 绿野仙踪.IUE植物导览地图展示视频

        2016-12-14

      • 火星照片是灰尘还是UFO

        2012-11-14

      • 科普场馆
      • 科普文章
      • 科普纵览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技术成果
      更多 +
      • PM2.5防护口罩05-24
      • 一种雨水花园监测系统07-03
      • 废弃LCD提取铟成套技术与装备06-19
      • 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材料06-19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05-06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04-08
      • 城市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学习会04-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专题座谈会03-26
      政策法规
      更多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09-09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章09-09
      • 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07-19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扫描
  • 媒体扫描
    【丽江日报】追忆与赵景柱同志一起工作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2-08-04来源:和瀚 丽江市公安局 四级高级警长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当我再一次站在家里的客厅中央,凝视我和景柱同志在玉龙雪山上的合影,眼泪情不自禁地在眼眶中打转。700多天的相处,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敬爱的景柱同志,去年的8月4日,您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走得那样安详,走得那样悄无声息。从此,我们阴阳相隔,我再也不能听到您那厚重且有力的声音,再也不能聆听您的教诲,再也不能陪您散步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博学多才、您的豪爽仁义、您的风趣幽默、您的低头沉思……所有这些都如同昨天的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2005年,赵景柱同志在宁蒗县红桥乡一个彝族老妈妈家了解当地彝族同胞的生活状况,并给予慰问。(和瀚 供图)

      

    2004年2月,景柱同志受组织派遣来到丽江工作,任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按照丽江市政府的组织分工,景柱同志在丽江市工作期间主要分管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科技、残联、红十字会的工作,还曾代管教育、文化、体育、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工作。到丽江市以后,景柱同志首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到丽江市所属的各县区和有关部门,深入实际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很快熟悉和了解了丽江市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也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和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在调研过程中,景柱同志虚心地向同志们学习,真诚地和同志们交流,得到了同志们的信任,为以后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对我说:“我刚来丽江,对丽江工作不了解,到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很重要。”他特别提醒我:“要把基层的困难和问题记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基层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
     

      

    在丽江工作期间,景柱同志始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怀着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深厚感情,积极工作、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为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
     

      

    当他离开丽江时,丽江市委、市政府对景柱同志在丽江两年多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水平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情操高尚、品行端正,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他勤于学习,善于总结,角色转换快,适应能力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认真负责。他具有驾驭全局的综合素质,表现出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善于妥善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应对各种困难局面,工作业绩突出,成效显著。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领导班子中表现出很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全局观念,胸襟坦荡,谦虚谨慎,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赢得了同志们的尊重和信任。他始终模范遵守党纪政纪,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廉洁勤政,赢得了丽江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2004年,赵景柱同志与作者在玉龙雪山上的合影。(和瀚 供图)
     

      

    作为景柱同志在丽江工作期间的秘书,我非常荣幸地陪他度过了两年多的难忘岁月。他身上无数的闪光点时时感动和激励着我,让我受益终身。记得我们的初次见面是在2004年2月的一天,景柱同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样博学、那样豪爽、那样谦和、那样平易近人、那样风趣幽默,微笑着高高举起手招呼我坐在他的身边,询问我的个人情况,了解丽江的风土人情和市政府的主要工作情况。就像邻家大哥一样,根本就不会让人想到他是著名的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后来我们处熟悉了,他常常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们两个上班时间里是上下级,8小时以外是哥们儿。”我们常常一起在周末加班,遇到紧急情况熬夜处理工作……累了闲下来时对饮几杯,天南地北地聊天;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休息时间偶尔搭档跟别人打扑克时,常常为我俩究竟是谁出错了牌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经常一起散步,一起爬山,一起研究工作,一起做饭,他还教会我做东北菜地三鲜、肉皮冻、打卤面…… 短短两年时间,我从景柱同志身上感受到一个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高尚品格:忠诚尽责、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严以律己、关爱同志,让我受益匪浅。
     

      

    景柱同志在丽江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我和他朝夕相处,一块经历过的往事回想起来宛如就在眼前,一幕一幕都那么光彩鲜活,让我难以忘怀。
     

      

    2004年7月下旬,宁蒗县翠依乡官田村委会次菠萝自然村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死亡3人、多人入院治疗(后经专家认定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紧急情况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下,作为当时分管医疗卫生的副市长,景柱同志带领市、县卫生、公安部门的同志,连夜冒雨乘车5个多小时及时赶到翠依乡医院看望患者,要求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救治,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和部署市、县、乡、村及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和应急方案。天亮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会儿,景柱同志明知自己有严重的类风湿,不能过度劳累,不能长时间冒雨步行,但想到事发地群众当时人心惶惶、急需安抚,不顾了解他病情的同志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又带领同志们一起冒雨沿着山间崎岖小路步行10多公里赶到次菠萝自然村事发地,深入农户看望和安抚群众。通过这些工作,消除了当地群众的恐慌情绪,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直接送到群众中,使当地群众很受感动,进而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和解决了这一事件。但当他刚安抚完群众,准备下山时,由于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冒雨爬山,他的类风湿病复发了,景柱同志疼得满脸大汗、四肢麻木,根本不能动弹……但他一想到后续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舍不得休息一会儿,不顾同志们的劝阻,挣扎着起来准备下山……没办法,最后,同志们只好轮流把他背下山……在乡卫生院进行简单治疗休息后,景柱同志忍着巨痛,又投入紧张的后续工作……他的这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志。
     

    2005年,赵景柱同志在宁蒗县金棉乡指导抗旱工作。(和瀚 供图)

     

      

    2005年4月至6月中旬,丽江市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干旱天气,旱情非常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之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景柱同志带领抗旱工作队深入宁蒗县抗旱救灾第一线,与当地干部和群众一起共同参加抗旱救灾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直接带给当地人民群众。这些工作鼓舞了当地群众克服困难和抗旱救灾的斗志,增强了抗旱救灾的必胜信念,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2005年11月初,玉龙县黄山街道南溪村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死亡2人,当时怀疑是否是非典或禽流感,后经专家认定为重症肺炎。发生这一紧急情况的当时,在省有关部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和省专家组的指导下,作为分管医疗卫生的副市长,景柱同志与市、县有关单位的同志们一起,一直不分昼夜地工作在第一线。通过积极有效的隔离救治及组织思想和宣传等工作,迅速稳定了群众的恐慌情绪,控制了疫情并使其他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由于各项工作及时到位、措施得力,使问题得以迅速有效地解决,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景柱同志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经常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展生产,尽快实现脱贫。看到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贫困户,景柱同志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的钱去给他们。
     

      

    作为分管环保的副市长,景柱同志一有空就到丽江市内的工厂、企业调研,要求工厂、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004年,赵景柱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参加丽江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揭牌仪式,并作讲话。(和瀚 供图)

     

      

    丽江泸沽湖流域具有风光秀美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悠久独特的摩梭母系社会传统文化,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泸沽湖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随着泸沽湖流域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泸沽湖的水质环境受到强烈的冲击,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隐患。针对这些情况和新形势的需要,景柱同志组织专家和丽江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共同编写了《典型高原湖泊(泸沽湖)初期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建议书。在他的努力下,该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的课题并得以实施。该项目的完成,不仅为泸沽湖保持一类水质提供了保证,而且为国家湖泊水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
     

      

    泸沽湖周边地区(宁蒗县永宁镇)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为了真正长期有效地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为此,景柱同志多次深入永宁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上并结合新形势的需要,景柱同志组织专家和丽江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共同编写了《泸沽湖区域(永宁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将泸沽湖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发展、摩梭文化保护等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制定出泸沽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规划、提出泸沽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这项研究将有效地促进和保障泸沽湖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项目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支持,目前正在实施。
     

    2005年,赵景柱同志在永胜县三川坝参观平菇种植合作社,了解农民参加种植业,增加收入的情况。(和瀚 供图)

     

      

    丽江古城的水系是古城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四季长流的清水,才使古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到丽江游览、观光。但由于一些自然和管理的因素,丽江古城的水体出现了浑浊的现象,影响了丽江古城的整体形象。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景柱同志组织丽江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共同编写了《丽江古城景观用水调水方案》项目建议书。云南省领导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并及时地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目前,该项目的实施已基本结束,成效十分明显。
     

      

    古城区金江乡普勤村是丽江市重点扶持的贫困村,该村教育比较落后,特别是村小学所有教室房屋都是危房,非常危险。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挂钩联系该村的扶贫工作的市领导,景柱同志与有关部门和同志们一起努力,多方筹集,解决了建新教室所需资金。目前,该小学新建的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同时,还为该村争取到了一些发展项目和资金,为该村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005年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工作,丽江市的束河古镇参加了这次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景柱同志主抓此项工作。经过景柱同志与其他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束河古镇最后被评选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这一工作进一步展示了丽江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风采,对促进全市旅游业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柱同志热爱丽江、心系丽江、情系丽江,随时思考着丽江的未来。根据丽江市发展所面临新形势的实际需要,景柱同志高瞻远瞩,经过他与其他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促成了丽江市与南开大学的全面合作,并已经在科技项目、人才培养、大学招生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工作对全面推动丽江市的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知识升级、观念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丽江市干部群众的好评。经过时间和实践证明,景柱同志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比如说,当时他花大力气促成的与南开大学合作培养的30个硕士研究生,后来都走上了丽江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成为丽江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对丽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丽江能有今天的发展,景柱同志功不可没。

    赵景柱同志赠予作者的书法作品。(和瀚 供图)

      

    在丽江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景柱同志特别关心市政府办公室的每一个同志,他特别平易近人,早上来上班,看到清洁阿姨都要问寒问暖……市政府办的同志们也喜欢跟他聊天,向他反映生活中自己无力解决的一些困难。景柱同志总是含笑细心倾听,他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后来他离开了丽江,只要是市政府办的人向他求助,只要是合理合法而且他能办到的事情,他都尽力去解决。

      
    作为与他朝夕相处的秘书,他对我是严管厚爱。他总是告诫我千万不要打着他的旗号去办自己的私事,千万不要打着他的旗号去谋取私人的利益;要求我模范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团结同志,与人为善。同时,要求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工作之余,他会耐心地给我讲解一些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环境保护知识、社会管理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在生活上,他对我关怀备至。他了解到我出生于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就把他按当时政策每月从市政府办公室领到的生活补助全部给了我,一直到他离开丽江。后来他离开了丽江,尽管工作很忙,但常常打电话给我,嘱咐我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把他的书法作品赠送给我开示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荣辱……

    在景柱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编辑出版了大型纪念文集《秋思》。(和瀚 供图)

      
    后来我去北京、厦门看过他几次,他总是把我的衣、食、住、行安排得无微不至,而且,在百忙之中尽量抽出时间陪我聊天、吃饭……2020年,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身体不是很舒服,让我带着老婆、孩子去厦门看他。见到他时,他让我们闭着眼睛,拿出了他准备好的相当精致的礼物……当我们惊喜地从他手中接过礼物时,他在那里像小孩一样开怀大笑……
    快要离开厦门时,送我们的车子已经缓缓起步了,只见他从后面快步追上来把他从国外买回来的一件衬衫硬塞给我……没有想到这成了与他的最后一别!

      
    机票已订好,原准备上北京送他最后一程的,但因为疫情没能成行。

    在景柱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所内修建了赵景柱同志塑像,并举行了落成典礼。(和瀚 供图)

      呜呼哀哉!与您相识,何其幸运!与您相别,何其悲痛!景柱同志,虽然我们阴阳相隔,却永远隔不断我对您永恒的怀念……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4mvKZJIlSzdifTo2Y6lEg


    附件下载:

    上一篇:【新民晚报】在红船起航地看见共富未来!2022央媒嘉兴行新闻行动首站探寻可复制的“桐乡经验”
    下一篇:【中科院之声】塑料的影响不仅在自身 其表面的微生物影响可能更深远
    版权所有 © 200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闽ICP备09043739号-1
    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邮编:361021Email:Webmaster@iu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