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研究所郑艳宁研究员到城市环境研究所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18-12-29来源:陈伟强研究组
应中科院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和赵峰研究组邀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郑艳宁研究员于12月28日来所交流,并作题为“铁固氮酶介导的甲烷生物合成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的学术报告。
郑艳宁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固氮酶(Nitrogenase)可以将空气中无法直接被生物体利用的氮气转化为可被生物体利用的氨。地球上植物生长所需的绝大部分氮肥都是通过这种生物固氮途径获得的,因此,固氮酶及其介导的生物固氮过程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固氮酶根据其辅因子金属组成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钼(MoFe)、钒(VFe)和铁(FeFe)固氮酶,目前国际上对固氮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钼固氮酶上,对铁固氮酶的认识还知之甚少,加之我国是一个缺钼的国家,所以铁固氮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维护可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铁固氮酶可以直接将二氧化碳(CO2)直接还原为甲烷(CH4)。甲烷既是重要的能源分子也是强效的温室气体,对于铁固氮酶的研究既会产生潜在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更为重要的环境效益;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PNAS等学术期刊上。
郑艳宁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报告结束后他与在场科研人员深入探讨了铁固氮酶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由其驱动的碳氮元素循环机制。
专家简介:
郑艳宁,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13-2018年分别在德国马普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德国马普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与合成代谢,以及固氮微生物的相关研究。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已在Nature Microbiology、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文:郑越;图:郑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