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先导专项监理组赴深圳、东莞、惠州三地进行示范工程调研
发布时间:2020-09-30来源:科学技术处
9月17-18日,“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 项目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建设工程与生态系统智能管理示范”(以下简称“粤港澳项目”)在广东省对深圳、东莞、惠州三个城市的示范工程进行现场调研。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环处翟金良处长、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环处邢晓旭主管、美丽中国先导专项监理专家常旭研究员,以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东莞东实新能源和城市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单位40余名专家成员参加调研。
17日,专项监理组专家调研了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协同处理示范工程”。热解炭化设备的干基污泥处理能力为20吨/天(相当于80%含水污泥100吨/天)。由于填埋场的容量有限,深圳市龙岗区500吨/天的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脱水污泥和沼渣亟待减量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在500-600℃温度下可实现污泥和沼渣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其中抗生素去除率达100%,重金属稳定固化超过85%,营养元素(氮磷钾)保留约80%,最终固相产物为生物炭,可作为园林绿化营养土、矿区土壤修复剂、建筑材料的原料、污水净化材料等使用,该协同资源化技术破解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协同处理资源化的技术难题。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图1 城市环境所汪印研究员向监理组专家介绍示范工程的运行情况
图2 城市环境所副所长陈少华研究员解答专家提问
随后,专项监理组应邀前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双方围绕粤港澳项目示范工程进展、深圳市示范先行区建设和《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翟金良处长强调,粤港澳项目的示范工程落地,要紧密结合当前地方企业、市政工程建设、生态部门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工程的需求,让其在对建设美丽湾区建设 “用得上”;项目的重点技术成果要具有市场推广价值,能够转化为产品,对当地的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有影响”。专项监理组专家常旭研究员在会上提出,希望项目的技术能得到深圳市生态局等环境监管部门的支持,使科研成果能有效转化为可推广运用的技术产品,为深圳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环处翟金良处长在会上发言
17日下午,专项监理组奔赴东莞市,调研东莞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综合示范工程的运行情况。该示范基地由东实新能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占地716亩,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处理生活垃圾3750吨/天、餐厨垃圾300吨/天等26类危险废弃物共31.61万吨/年。项目组承担了该基地“废矿物油综合处理车间”整体设计方案和全套工艺技术研发、“表面废物综合回收中心”核心技术攻关和装置建设实施, 并提出了“检测中心”的整体分析测试方案和实验室设计方案。
专项监理组调研东莞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综合示范工程
18日,专项监理组调研惠州市木沥河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是由项目组和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组合作的。针对木沥河流域初期雨水面源污染问题,在景感生态学理念的基础上,项目组设计了涵盖渗透铺装、植草沟、开口路沿石和物联网监测4个系统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实现对木沥河径流控制、水质净化、微气候调节、和周边居民景感满意度提升等效益。项目组在示范基地构建了基于生态标准的污水模块化处理技术,并在木沥河下游建成了分散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城市环境所副所长陈少华研究员向监理组专家介绍木沥河的水生态改善情况
城市环境所刘琳副研究员带领先导专项团队到模块化处理技术运用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