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1
(一)基本情况介绍
所 长:贺泓
党委书记:陈少华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邮政编码:361021
电 话:0592-6190975
传 真:0592-6190977
电子信箱:hlv@iue.ac.cn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环境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高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和国际科联“城市健康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落户单位。拥有“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环境质量演变与生态健康效应、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单元设置为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一个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3年,城市环境所围绕“城市环境质量演变与健康效应”和“城市环境质量协同控制技术”两个十四五规划主攻方向,争取承担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任务,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共建“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院实验室工作小组评审;正在积极推进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请共建“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3年,城市环境所分析测试中心新增5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2台。截止到2023年12月底,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共享网75台,加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56台。全年仪器使用机时89634.4小时,仪器使用率为120.23%。为所外单位提供分析测试报告229份。在2023年科技部《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获得良好。
(二)科研进展情况
2023年,城市环境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以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为目标,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推进科研重点工作取得进展。
截至2023年底,城市环境所共有在职职工286人。其中科技人员227人、科技支撑人员2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9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5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180人。围绕十四五规划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引进各类人才70人,包括1名海外优青、2名BR-B候选人,特别研究助理29人,博士后14人,引进BR-A取得突破。柔性引进美国工程院院士裴有康教授,共建厦门市外籍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狄克弗朗萨教授等三名外籍人才入选福建省高端引才引智计划。
城市环境所是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并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新增获批“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6人、博士研究生227人)、在站博士后45人。
2023年,城市环境所共有在研项目670项(包括新增项目278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8项(新增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海外优青)5项(新增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2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新增1项),课题16项(新增6项);主持或承担基地和人才专项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5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
2023年,城市环境所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一是首次量化31个省级单位103种产品中13种大宗材料的循环利用路径与碳减排效应。相关成果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二是量化解析了碳中和驱动下稀土元素从“自然矿产”向“城市矿产”的迁移转化过程、规律及其对国际资源地缘政治的影响。向中办、国办、海关总署提交决策支撑报告3份。三是发展了单细胞拉曼-同位素标记-大数据算法联用的新方法,实现进化过程中单个菌表型异质性的灵敏解析,实现了在单细胞水平原位精细刻画抗性进化轨迹。四是首次揭示了渗滤液处理过程中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研发了渗滤液低碳高效处理技术和装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3年,发表论文996篇,880篇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第一单位216篇),116篇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第一单位38篇)。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达70篇;4人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2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苏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23年申请专利76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61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全年新授权专利52件,其中新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9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件;新登记软件著作权16件。
2023年,城市环境所与地方政府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全方位持续性的科技合作。与湖里区人民政府、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厦门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创新实验室”;6月与福建省创新研究院签订科技创新协议;7月与厦门市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成果转化和科技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与技术合作反哺科研经费6463万元;依托STS计划推动13项科技成果在福建省、厦门市落地转化。举办第四届海峡城市环境论坛,论坛被列入国台办、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海峡论坛”分论坛。
2023年,城市环境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全年67名科研人员出访,百余名海外科学家来访。依托“中国科学院国际交流计划”,引进11名外专共同开展合作研究,促进科研队伍国际化,发挥国际人才的纽带作用,加深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实现全面、深度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城市环境健康联盟二期建设。ANSO框架下“一带一路”城市环境健康联盟以优秀等级获得优先续签并增加资助经费,联盟继续依托城市环境所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强化科技人才培养,输出环境治理技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提升国际影响力。举办“同一健康”下环境抗生素耐药性、“重塑绿色”等国际研讨会,“城市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美科学家论坛、城市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了国际项目合作和人员交流;推荐美国科学院院士Karen Seto当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城市环境所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Soil Ecology Letters》期刊,2018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2021年3月被Scopus数据库收录;2021年5月被ESCI数据库收录;2022年4月被CSCD核心库收录;2023年获首个影响因子JCR2022为4.0;2024年影响因子上升到4.5,位于Soil Science学科类一区(第12/49名),Ecology学科类一区(第30/195名)。
撰稿:魏振宝 吕宏 审稿:卢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