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市环境研究所年鉴
发布时间:2023-03-09
所 长:曹荣
党委书记:陈少华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邮政编码:361021
电 话:0592-6190979
传 真:0592-6190977
电子信箱:xnie@iue.ac.cn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环境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高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和国际科联“城市健康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落户单位。拥有“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浙江省城市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危险废物鉴别和处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室内空气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气环境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城市环境所的重点研究领域为:城市环境质量演变与生态健康效应、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单元设置为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仪器设备实验中心,以及一个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1年,城市环境所编制的《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入选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帮助地方政府获奖补资金20亿元,服务福建省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城市环境所负责城市微生物安全与人群健康部分)得到中央常委领导同志批示;畜禽废弃物热解炭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畜禽污水达标排放与氮磷资源回收技术在美丽中国专项中开展工程示范,突破集约化畜禽养殖资源回收和污染治理卡脖子问题,实现出水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大湾区场地土壤环境物联网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技术,实现了适合国情的污染场地智能管理,相关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发垃圾焚烧飞灰和污泥协同水热耦合高温烧结资源化利用技术,为解决困扰城市固废处置卡脖子问题提供可行的新技术工艺;提出了低碳资源型城镇雨污分流排水新模式,大大节省管网施工工程量。
2021年,城市环境所共有在职职工241人。其中科技人员185人、科技支撑人员25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2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16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增1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青年科技奖2人;国家优青4人,国家青年千人1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8人,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1人;福建省百人计划5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29人(新增26人);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5人;厦门市双百计划7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宁波市3315团队1个;浙江省宁波市顶尖人才1人。
城市环境所是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点,并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学研究生43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4人、博士研究生204人,在读外国留学生共44人,在站博士后33人。
2021年,城市环境所共有在研项目531项(包括新增项目296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1项(新增9项)、承担国际合作组织间合作项目8项(新增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承担(或参加)课题、子课题17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技术创新引导专项0项;主持或承担基地和人才专项专题1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项、承担(或参加)课题0项;主持(或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和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0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2项(新增1项培育项目)、课题2项(新增2项培育项目课题)、子课题6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0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0项。
2021年,获得科研项目296项,到位经费1773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8项,科技部基地与人才专项专题1项。发表论文750余篇,638篇论文被SCI收录(第一单位220篇),117篇被CSCD收录(第一单位48篇)。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99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77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通过其他途径申请的专利5件;授权专利共72件,其中国内授权发明专利44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3件,通过其他途径申请的专利5件;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24件。
2021年,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编制“厦门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厦门市落实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牵头起草的《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经省市人大表决,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提供法治保障。与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开展常态化科技合作;与嘉兴市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环境科技研究院、健康农业研究院)启动运行,承接研究所乃至国际环境技术、健康农业技术成果转移;与赣州市南康区签署VOCs治理科技服务协议,推动南康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促进家具产业进一步减污降碳,培育“零碳”科创企业。
2021年,在国际交流方面,以城市环境所为依托单位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评估等级为“优秀”,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基础上,以国际科联“城市健康与福祉”项目、“一带一路”城市环境健康联盟为桥梁,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交流的方式继续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展开各项国内外学术交流,持续推动城市环境所的国际合作工作。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举办了为期13天的东盟地区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培训班,承担的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分布特征研究》通过中期考核,同时新承担了一项“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联合研究合作专项“东南亚国家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永续发展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举办了“疫情下的城市健康发展”国际会议,还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共同举办了环境抗生素耐药性国际研讨会,此外,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共同推出“城市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在线系列讲座。与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yushu University、巴基斯坦KOHA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GLOBAL CENTRE FORLAND-BASED INNOVATION-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贝宁阿布米-卡拉维大学及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进合作纵深化发展。
2021年,仪器设备实验中心新增5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台。截止到2021年12月底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共享网的71台,加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53台。全年仪器使用机时125118小时,仪器使用率为116%。为所外单位提供分析测试报告448份。在2021年科技部《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获得优秀。
撰稿:魏振宝 聂璇 审稿:卢新
附件下载: